"陈默看着怀中的竹简,上面记载着杠杆原理、光学成像等超越时代的知识。
他想起二十多年前,自己刚穿越到陉城战场时,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墨尘。
如今他已是秦国的"大匠卿",主管全国的工程技术,却在这一刻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。
"不能烧...这些都是瑰宝!"陈默猛地站起身,"嬴稷,你去联络军中旧部,
准备车辆;墨瑶,你通知墨家弟子,将所有重要典籍转移到骊山陵墓的隐秘石室。""骊山?
"墨瑶眼中闪过惊讶,"那里正在修建始皇帝的陵墓,守卫森严...""正因为守卫森严,
才最安全。"陈默打断她,"我曾参与皇陵设计,知道几处隐秘的排水通道。
只要我们能将典籍运进去,就能为后世保存这些智慧。"三日后的深夜,
一支伪装成送葬队伍的车队悄悄驶出咸阳城。陈默身着丧服,坐在为首的马车上,
怀中抱着那枚始终温热的青铜剑穗。剑穗上的纹路在月光下若隐若现,仿佛在指引着方向。
车队抵达骊山脚下时,突然被巡逻的士兵拦住。
为首的将官正是当年在长平战场上被陈默救治过的百夫长,如今已是屯长。他看着陈默,
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:"大匠卿,末将职责所在..."陈默掀开马车帘,
露出里面装着的"灵位"——其实是中空的木箱,里面塞满了竹简。"此乃某家先祖的遗书,
不忍见其毁于火厄。"他低声道,"念在当年长平之情,行个方便。"屯长沉默片刻,
突然下令:"全队听令,转往西侧山口,那里有新发现的盗洞!"陈默心中一暖,拱手致谢。
车队顺利进入皇陵区域,在陈默的指引下,将竹简藏入一处尚未完工的耳室。
当最后一卷《墨经》放入石匣时,墨瑶突然惊呼:"逸哥,你看剑穗!"陈默低头,
只见青铜剑穗正发出柔和的光芒,照亮了耳室墙壁上的刻痕。那些刻痕并非工匠的随意之作,
而是一组复杂的几何图案!
他想起自己在考古资料中见过的类似图案——那是古代工匠用来记录建筑参数的特殊符号。
"这是...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