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全本

当然,改是需要改的,但不是现在。

如今的刘子业,自己皇帝的宝座都没能坐稳,岌岌可危,自然不可能贸然做出改国号这种大事。

国号象征着一个国家,轻易不会随便更改。

必须找个好由头,有充足的理由,再加上自己稳固的地位,足以说一不二了,才能动手。

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,都筹谋了半年之久,还装着一副要御驾亲征打南朝的模样,做足了半年的戏,才取巧迁都成功。

改国号虽然没有迁都那么麻烦,但也要做足了准备,不是轻率之举。

宫人本来就战战兢兢,生怕丢了小命。

结果,现在开大招了,都没听刘子业吱一声,就算是治罪也比沉默来得强啊!

至少要杀要剐,都有一个痛快……

宫人偷偷抬眸瞄去一眼,结果看到刘子业严肃的神色,吓懵了。

不会吧!

他都忍痛慷慨激昂,大义凛然了,这都没逃过一劫?

宫人此刻满脑子想的都是,陛下大概在思考用什么残忍的刑罚处置自己……

毕竟,做这种事情,陛下应该感到很刺激,很兴奋,他最热衷折磨人了。

“陛下!”宫人咬一咬牙,直接痛哭流涕,“奴才句句发自肺腑,请陛下明鉴啊!”

这场哭戏也不完全作假。

他一想到自己性命危矣,吓得当场飙泪了,可不是以前惺惺作态勉强挤上两滴眼泪做戏……

刘子业回过神来,看到宫人一副要割脉明志的姿态,便清咳了一声。

“朕相信你的真心,既然如此,朕也不能勉强你的想法,回头你就自发将赏赐送入国库,朕会记你一功的。”

闻言,宫人顿时喜极而泣,连连叩头拜谢。

刘子业看他虔诚激动的连磕了好几个头,方才摆了摆手。

“行了行了,朕还有政务要忙,你好好在后方打灯,太暗了,朕处理起来也不顺心。”

宫人急忙扑腾站起身来,恭恭敬敬的退到一边,专心打灯。

“奴才遵旨。”

随后,他踮着脚尖,看着刘子业无声的在纸上划去了自己的名字,这才喜上眉梢,深深吐出了一口浊气。

清算目标,减一!

王宝儿在另一边默默打灯,看着这一幕,内心无比的惊叹。

居然还有这番操作!

虽然他年纪尚小,但能够在危险复杂的宫廷之中生存下来,多仰赖于他的谨慎和机智。

看这名宫人一番使计,成功保住了自己,王宝儿顿时佩服万分。

他立即联想到了自己。

若是换成了自己,情急之下,能够做到吗?

答案是——不能!

尽管他为人谨慎,可始终阅历太少,他觉得,自己大概只能心慌意乱,等着受罚身死了……

虽然王宝儿觉得自己肯定不会做出这种贪赃害人之举,但伴君如伴虎,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,肯定得多看多学,以求自保。

刘子业随后回过头来,目光深沉的看着那名宫人道:“以后你们都是朕的近侍,你务必要多教教宝儿,不要内斗,知道吗?”

宫人当即拜倒在地,“奴才遵命。”

得到了刘子业这番话,他总算彻底心安了。

换作是以前,他会暗地里陷害王宝儿,不想着权力和地位被旁人瓜分。

可现在,刚刚逃过一劫,再加上华愿儿的凄惨下场,都点醒了他。

想太多,终究会死太快……

乖乖听陛下的吩咐,才是正理。

刘子业深深的看了这名宫人一眼,默默的调出了他的人物图鉴——

【姓名:李正正】

【身份:太监】

【能力:中上】

【忠诚:41(+6)】

【品性:狡猾】

【亲密:54(+1)】

经过这一番折腾,这李正正也老实多了。

刘子业也并不是什么和原身有瓜葛的人都要处置。

这李正正,虽说不是什么好人,但胜在能力不错,在宫中已久,也有着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。

还是那句话,他身边得有人!

华愿儿必须处死,那就要有人来替代华愿儿的位置。

刚刚才开始养成的王宝儿,不行。

李正正为人是狡猾,可狡猾,不代表奸诈,狡猾也说明了他足够机智。

运用得当了,狡猾之人,也有大作用。

最主要是,李正正他识时务,脑筋也转得快,也并不是大恶之人。

如果说当初的原身是喜欢杀人,那华愿儿就是乐于递刀子还要踩上两脚,而这个李正正,则顶多算是在旁边吆喝奉承两句,当啦啦队,连收尸都不敢……

有这样的一个聪明人带一带王宝儿,也不错。

刘子业相信,经过这么一遭,一些不能做的事情,聪明如李正正,自己心里也清楚。

“奴才一定尽心尽力,向李公公学习。”王宝儿也赶紧力表上进。

李公公?

刘子业嘴角不由得微微抽搐。

是不是每个皇帝,身边都要有个姓李的公公?

幸亏李正正不是叫李正儿,否则就全是“儿”字派了……

看着他们俩一副积极的模样,刘子业轻轻颔首,继续处理自己的政事。

他看了看宫廷的花销,决定中断一些自刘骏时便开始的土木建设。

皇宫已经够大了,不需要继续再建。

再这么耗费下去,就算宫殿造成了,最终也是像阿房宫一样,建造出来被别人烧掉的份儿。

更何况,刘子业也有自己的宏图伟志。

区区南朝的建康城,困不住他。

一个建康皇宫,也并非是终点。

现在将这里建造得再如何的富丽堂皇,又有什么用,以后他想着励精图治,统一南北两朝。

到时候,自然要迁都。

建康,顶多算作陪都,不需要这么辉煌。

原身作为叛逆之人,一上位就立马废除了刘骏时期的所有新政,恢复了文帝时期的元嘉政策。

没错,就是“元嘉草草”的元嘉。

不过,文帝刘义隆虽然也有诸多诟病之处,但在众多刘宋皇帝之中,也算是优秀的了。

最起码,这些措施在刘宋初年,出现了政治清明、社会安定的局面,被誉为“元嘉之治”。

凡事喜欢和先帝对着干的刘子业,唯独没有废除刘骏大兴土木的决定。

可见,这两父子在骄奢方面,真是对了头了,一脉相承。


更新时间:2024-08-12 13:48:43

查看完整章节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页